电影项目 https://www.touzitop.com/ysxm/0-0-0-0-1.html
最近半个月,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土壤研究成果密集发布,其中在16天内,中国科研人员就向《nature》投稿3篇重大论文。
嫦娥五号带回来的月球土壤第一篇文章于15号发布,第一次将月球的地质寿命延长了至少8亿年。
月球到底是什么时候“死亡”的一直都是科学家关注的话题。科学家以月球内部地质是否继续活动作为判断月球死亡与否的标志。
美国阿波罗登月带回的月球土壤研究认为,月球大约在28亿年前就已经停止地质运动,表明月球至少在28亿年前就已经死亡。
但是美国阿波罗采集的月球土壤比较古老,中国嫦娥五号此次采集的月球土壤十分年轻,最后的结果也表明:月球地质活动起码在20亿年前还在活动,这就将月球的寿命拉长了至少8亿年。
而最新一篇文章是研究月幔区域的含水量问题。结果表明,月幔源区的含水量仅有每克重量只有1-5微克的含水量,表明月幔极其干燥。
你可能会疑惑,这些问题对人类社会好像没有什么帮助,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
但是要知道,月球土壤是极具战略性的资源。
因为未来人类必定会实现可控核聚变,而可控核聚变最理想的材料就是氦三。
此次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中已经发现了氦三。
要知道嫦娥五号仅仅带回来了4斤的月壤,而这四斤的月壤还是随便开采的,这就表明月球土壤包含大量氦三。
据估计,氦三在地球上的价值每吨180~200亿之间。只要用100吨的氦三作为可控核聚变的材料用来发电,就足够全人类使用一年。而月球表面的氦三含量就有110万吨,足够人类使用1万年了。
欧阳自远院士在接受采访时称,月球土壤含有大量氦三,目前我们正在研究月球土壤氦三的提纯技术。如果研制成功,8吨氦三聚变产生的发电量就够我国使用一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