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品牌设计 http://new.vipyidian.com/design/p1/i13/
1950年11月27日夜,中国志愿军九兵团三个军十二个师约16万人在长津湖地区突袭了由阿尔蒙德少将指挥的美军第十军,奥利弗·P·史密斯少将指挥下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遭到志愿军的包围和攻击。美军部队在付出惨重伤亡后冲出包围圈,一路撤退至兴南港。至此长津湖战斗完全结束。按照第美第十军的撤退计划,陆战1师不担负兴南港的战斗和掩护任务,而是登船撤退。当第一批部队12月10日到达兴南后,登船和装运随即开始,装载完毕后立即启程前往朝鲜半岛的最南端——釜山港。
陆战1师作为美第十军的首批部队上船撤离
马山休整
陆战1师新的集结地域马山位于釜山以西40英里处。为了准备整个师的到来,助理师长爱德华-克莱格准将和他的先遣小组于12月12日抵达那里,进行必要的准备。
12月13日,首批到达釜山的陆7团2营的D连在釜山以西50公里的马山港登陆,进驻了位于马山西北当初第1陆战暂编旅初到釜山时的营地。第1陆战暂编旅的营地很大,足够3个陆战团驻扎,所以师部将其定为陆1、陆5、陆7三个团的营地。陆1师师部和炮11团,第1坦克营、第1运输营、第1军械营,两栖营,第1通讯营、战勤营,英国皇家海军第42突击队等附属部队则分别驻扎在马山南郊,师医院坐落在马山镇中的一个大型建筑物里。第1作战勤务大队,宪兵连,第1勤务营,第1海岸大队,第1工兵营驻扎在马山港口地区。第7汽车运输营位于马山东北4英里处。
陆战1师的大量装备
12月15日,史密斯师长乘坐美国海军运输舰“贝菲尔德”号[APA33]从兴南港驶往釜山。一些岸边部队成员,两栖履带式登陆车辆营的部分部队、海军炮火小组和战术空中控制小组的成员暂时被第十军留在兴南,以协助第十军其它部队撤退。
史密斯师长在其给驻韩美军司令部的首批电报称,陆战1师在马山登陆三天后才获得新鲜给养,他提请上级注意改善经历了长津湖艰苦战斗的海军陆战队官兵体能的重要性。报告的副本交给了美国海军远东部队司令,他立刻采取了措施,下令一艘冷藏船给马山运来5万份额(7.5万磅)火鸡肉。驻韩美军司令部后勤处处长也不时送来新鲜给养,用史密斯师长的话称,官兵们在此期间吃得“耳朵里往外冒火鸡”。
陆战1师除了例行的训练和战备执勤,还组织了棒球和足球比赛,官兵们还兴致勃勃地打起了排球。美国陆军和韩国的演艺人士还进行了慰问演出,美国海军送来了圣诞夜和装饰用品。陆战1师官兵们度过了冰雪激战劫后余生的在韩国的第一个圣诞节。圣诞节前,美国总统杜鲁门专门写信给麦克阿瑟,称:“谨向您,乔伊海军上将,阿尔蒙德将军,所有勇敢的人就在兴南的有效行动表示我个人的感谢在孤立滩头阵地营救出我们的士兵是我获得的最好的圣诞礼物。”第10军各部也在圣诞平安夜撤退完毕,军司令部位于马山东北方向100公里的庆州,
人员和装备补充
虽然陆战1师地面部队发现自己距前线有200英里,但他们都知道,这种休整是不会永久持续下去的。司令部正在尽全力以恢复陆战1师的作战有效性,参谋人员非常清楚,陆战1师面临着严重的人员和装备不足。陆战1师1950年12月29日的实力是1304名军官,20696名士兵,其中包括附属的182名陆军军人,143名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突击队员,其中包括12月17日抵达的28名军官,1615名士兵的替代人员,12月20日抵达的4名军官,365名士兵。
陆战1师自1950年9月15日仁川登陆后,伤亡较大(阵亡969人,重伤致死163人,失踪199人,负伤5517人次,伤亡减员总共6838人。具体的伤亡情况大致上是:仁川登陆和汉城战役中阵亡414人(另一说法是416人);转移到东海岸后,元山登陆排雷阵亡2人,在元山西南外围与北韩军5师10团残部作战阵亡23人,与志愿军42军(黄草岭)作战阵亡66人,最大的伤亡就是长津湖战役:阵亡604人,失踪192人,伤重不治114人,战斗负伤3508人次,非战斗伤亡7300余人次。
陆战1师的编制实力为1438名军官,24504名士兵,这使它缺编134名军官,3808名士兵,多数缺编来自步兵和炮兵部队,三个步兵团缺编29名军官,2951名士兵,炮兵团缺编38名军官,538名士兵。
根据陆1师人事科估算,送往日本住院治疗的陆1师伤兵原有5000余人,转送美国的人数无法得知,但预测在51年1月,将会有500-1000人伤愈归队。
12月23日的一份报告称,除了M-1步枪之外,陆战1师所有至关重要的武器装备都严重不足,。各部被要求上报具存武器清单,清单于12月23日提交给了美第八集团军司令,并同时通知了位于釜山的美国陆军第2后勤司令部。由克鲁姆普-加尔文准将领导的该司令部向陆战1师提供了大量装备,至12月31日,陆战1师所获得的武器装备都已远超其预期,12月23日缺编的338挺布朗宁机枪,441支BAR自动步枪,2075支卡宾枪,105具火箭发射器。8门105毫米榴弹炮,9门155毫米榴弹炮都已补充完毕。
至1951年一月的头两周,人员和装备短缺的问题已得到了很大的缓解,非战斗伤亡人员的重新报到使陆战1师的兵力又增加了945人。一月份初,从日本神户运来了大量的补给,一艘海军货运船只将陆战1师去年10月份留在仁川的补给和装备运至马山。陆战1师当时只缺编近1900人。
清剿朝鲜人民军第10师
1951年1月10日,陆1师以陆1团2营为先锋离开马山,移至釜山以北100公里处的浦项洞,负责安东—盈德一线的守备任务,并负责浦项—庆州—永川—义城这一地区的防务。根据师作战命令Opn03-51,陆战1师的三项任务是保护(1)浦项-庆州-安东的主供给线。(2)防守安东和附近的两个简易机场(3)防止敌人突破至安东-盈德道路以南地区。整个防区面积1600平方英里,大部分是山区。
陆战1师作战任务区域示意图
1951年1月18日,正当西线美军25师和骑1师分别向汉江南岸的中国军队发起反击时,陆1师与朝鲜第10师首次交火,陆1团3营的一支巡逻队在安东以东与军遭遇,短暂战斗后,朝鲜军队迅速撤退,陆1师巡逻在追了很长时间才抓获三名战俘。据战俘供认,他们来自第10师的27团,并且供认,第10师的25团和29团也在该地区活动。从理论上来说,这三个团还得到了大炮,迫击炮,医疗部队,工兵部队的支持。但事实上,这支估计人数达6千人的朝鲜军队主要由步兵组成,最主要的重武器是数门迫击炮。
在仁川-首尔战役后,遭到重创的朝鲜人民军第10步兵师余部撤回北朝鲜,由中方进行了游击战的培训,并由李芳南少将指挥,1950年12月22日,朝鲜人民军10师在李芳南的指挥下作为朝鲜军队的先锋,成功突破韩3师在昭阳江的防线,进入敌后,并与朝鲜军队残留在韩国山区的部队会合,多次袭击“联合国军”补给线。
1月22日,陆1团1营C连的一支巡逻队再次在安东以南与朝鲜人民军游击队遇,经过短暂的交火,没有多少人员伤亡的朝鲜游击队趁着夜色掩护逃跑,陆战1师巡逻队无人员伤亡。
至24日之前,朝鲜人民军游击队离开陆战1团和5团区域前往陆战7团的迹象已经有明显了。第7团第1营指挥所和A连24日中午时分遭到了零星的迫击炮袭击。第二天黎明,100多名游击队员攻击了团指挥所,经过九十分钟的交战后,朝鲜游击队向东撤离,留下了7具尸体。当天早上晚些时候,第3营在占领其目标后发现了9具朝鲜人民军游击队员的尸体。26日,第7团第1营继续推进,与近400名朝鲜游击队员交战,朝鲜游击队有161人阵亡或者被俘。
由于陆战1师在二月份的第一周向游击队施加了不间断的压力,超过50人的游击队活动已经很少见了。2月3日,一名朝鲜人民军少尉和他的三名手下向第7团的一支巡逻队投降,他供称,游击队员都面临饥饿。
1月29日,韩军预备队—韩国海军陆战1团也加入了陆1师的围剿行动,接管了F防区的西部,中部和东部小防区。该部第2营的一个排级兵力的巡逻队2月5日在盈德西南数英里遭到朝鲜游击队的攻击,朝鲜游击队使用81毫米迫击炮和轻重机枪对巡逻队开火,巡逻队1人阵亡,8人负伤,24人失踪,损失了所有武器和装备,这是朝鲜人民军游击队取得的唯一一次胜利。
2月5日,史密斯师长在致驻韩美军司令部的一份报告称:“朝鲜人民军第十师的实力已降至四成,在分散的情况下已不具备大型行动的能力。本师所属区域形势已得到非常大的改善,本师可以在任何时间撤出,以执行另一任务。
陆战1师清剿游击队的所有任务都已成功完成,它可以随时由韩国第2师换防。朝鲜人民军第10师的残余无法在韩国境内站住脚,最终逃回三八线以北。美军估计,第10师的伤亡为120人阵亡,184人被俘,伤员数量可能更多。至1月18日至2月15日,陆战1师共有26人阵亡,10人失踪,148人负伤。
2月11日,史密斯师长飞往大邱的第8集团军司令部,向李奇微报告任务的完成,李奇微称,作为在韩国美军战斗力最强的师,他考虑让陆战1师换防汉江的美24师。志愿军当晚对联军的中部防线发动了进攻,陆战1师因此被命令前往第九军的后方区域忠州市,那里遭到了志愿军最猛烈的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