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拟禁售冥币等丧葬用品,有商户打算改卖鲜花,司法厅:实施时间待定

仙剑奇侠传下载

近日,山西省司法厅发布《山西省殡葬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其中“禁止生产和销售纸人、纸马、纸房、冥币等封建迷信丧葬用品”的规定引发广泛关注。

有评论认为,纸币是一种传统文化,更是一种精神寄托,不建议禁止。也有人反驳,烧纸不环保,提倡文明祭祀。

8月24日,山西省司法厅的工作人员告诉武汉晨报记者:“本条例对整个殡葬行业影响较大,目前还在征求意见阶段,实施起来可能要等很久。”

该条例是出于何种考量出台?封建迷信丧葬用品还包括哪些?上述工作人员表示,详细事宜咨询立法三处。记者多次拨打立法三处的工作电话,均未接通。

记者梳理发现,我国对殡葬用品的管理由来已久。1997年,国务院发布《殡葬管理条例》,其中规定禁止制造、销售封建迷信的丧葬用品,若违反该规定,由民政部门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没收,并处以制造、销售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2018年,民政部发布关于《殡葬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在“丧葬用品”的相关规定中,增加“丧葬用品应符合国家规定的环保标准”一项,但依旧禁止制造、销售封建迷信的丧葬用品。

在国务院的基础上,各省纷纷对殡葬管理制定具体化的办法和条例。

2000年,山西省政府发布《山西省殡葬管理办法》,将丧葬用品这一项细化为“禁止生产、销售纸人、纸马、纸房、冥币等封建迷信丧葬用品”。

记者查询到,太原市、大同市等地在其民政局行政执法事项清单中列出,对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殡葬设备和丧葬用品的行为予以行政处罚。但记者咨询了多家殡葬用品店,均表示已售卖冥币多年,且未受到处罚。

8月23日,山西省司法厅发布《山西省殡葬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再次将此规定列入条例。

山西晋城的一家殡葬用品店老板看到此消息,担忧地说:“北方烧纸的比较多,我干这行这么长时间了,不知道什么时候会不让卖。”

而太原的一家殡葬用品店老板已经想好了替代品:“不让卖,我准备卖鲜花。”他的店面较大,寿衣、骨灰盒是主要的收入来源,冥币只占利润的一小部分。

近年来,山西省大力倡导低碳绿色的祭扫方式。今年3月,省民政厅在关于做好2021年清明节祭扫工作的通知中指出,祭扫服务机构要积极创建“无烟陵园”,多组织开展“鲜花换纸钱”、“丝带寄哀思”、“时空信箱”等活动,引导群众选择文明低碳祭扫方式,抵制低俗祭祀用品和迷信行为。

相关新闻

冥币等丧葬用品是风俗习惯还是封建迷信?

“禁止生产和销售纸人、纸马、纸房、冥币等封建迷信丧葬用品。”

8月23日,山西省司法行政网发布了《山西省殡葬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下称《草案》),殡葬市场管理中这一规定引争议。此外,《草案》对公墓管理费、殡仪服务价格、丧事活动管理等方面也作出要求。

形形色色的丧葬用品中,如何区分风俗习惯用品和封建迷信用品?争议往往源于人们在这一问题上的认知分歧。

《殡葬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25号)第17条规定,禁止制造、销售封建迷信的丧葬用品。近年来,多地陆续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加强丧葬祭祀用品市场管理,出台了类似相关文件。《草案》明确列举了4种代表性封建迷信丧葬用品,有地方将封建迷信丧葬用品定义为“用于丧葬祭奠活动的冥纸、冥币和以纸、绢以及其他材料仿制的金银锭、动物、家电、家具等实物”。

比较不同地方给出的封建迷信丧葬用品例子、定义,这些丧葬用品通常是对现实生活用品的“复刻”,用一些老人的话说,“带给下面的人用”。其隐藏的观念是,逝者肉身死亡后灵魂会去“另一个世界”,为了让他们过得更好并且“保佑”子孙后代,家属作出厚葬久丧行为实践。这一行为具有历史渊源,某种程度上成为风俗习惯,但灵魂不灭观念与迷信超自然力量属于封建迷信思想,是传统殡葬文化中应该抛弃的糟粕。

念祖怀亲祭祀内核的殡葬文化精华仍在。《草案》禁止的是封建迷信丧葬用品,并非禁止丧葬祭祀。国家森林草原防火指挥部办公室信息显示,近5年来,全国因祭扫引发的森林火灾3198起,在已查明原因的森林火灾中占比39.6%,超过农事用火、野外吸烟、炼山造林,位列首位。此外,全国每年制造销售和焚烧的封建迷信丧葬用品本身,也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想当初,纸人、纸马、纸房、冥币等封建迷信丧葬用品没出现时,人们难道不能悼念亲人?疫情期间网上祭祀,人们不能从中缅怀逝者、传承逝者美德?换种更加科学环保的祭祀方式,同样可以向逝者寄托哀思。

对待任何传统文化都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是打着“习俗根深蒂固”“感情上一时难以接受”的旗帜全盘接受。殡葬风俗习惯也应该与时俱进,剔除封建迷信落后部分,在不断传承、发展、升华中焕发新活力。

几乎每一次,有地方出台禁止封建迷信丧葬用品规定时,都会引发如何区分风俗习惯和封建迷信讨论。这启发相关部门,文明祭祀观念有待进一步深入人心,行政规定加以约束外,有必要从文化观念角度矫正人们认知偏差,引导人们传承殡葬文化中优秀孝道文化,倡导厚养薄葬,树立科学环保祭祀文明新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