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脱水研报|美欧通胀皆创十余年来新高 何时才能缓解 哪些板块可以保护你的钱包?

永久免费的word转pdf https://www.daixiefuwu.com/convertfrompdf/257.html

  新数据显示,飙升的通胀率对于各国来说压力颇大。美国10月通胀率为6.2%,创下30年来的高点;英国通胀率为4.2%,创下10年来的新高;欧元区通胀率为4.1%,创下13年高位;加拿大10月通胀年率升至4.7%,为2003年2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对于全球性通胀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8日表示,通胀持续高企或需要美联储更早采取应对措施,这将给全球经济带来系统性风险。若供应链中断持续或通胀预期脱锚,全球部分地区的通胀可能会变得“更持久”,各国央行需要保持警惕。

  而通胀,同时也是2021年中国基海外宏观经济及资本市场的关键线索。

  中美2021年通胀均超预期

  去年底市场普遍预测:2021年通胀将温和回升。然而市场显著低估2021年中国PPI同比。2021年1-10月PPI累计同比7.3%,CPI累计同比0.7%,PPI同比单边上扬,高点在四季度,远超市场预期。

  美国通胀30年来最高。美国10月CPI同比增幅6.2%,前值5.4%,为1990年以来最高水平。2021年美国通胀被市场显著低估:2021年1-9月PCE、核心PCE同比为3.3%和2.9%,显著高于2%的通胀目标,也高于2020年预测值:同比均为1.8%。

  五大因素助推2021年通胀走高

  总结来看,市场普遍认为五大因素助推2021年通胀走高:

  第一、疫情反弹,全球供应链紧张。疫情导致全球物流和供应链无法恢复,例如汽车缺芯大幅推高美国新车、二手车手车价格。中国是生产国,美国是消费国,美国物资短缺,消费品通胀显著高于中国。

  第二、天气异常叠加全球减碳引发能源短缺。天气异常导致欧洲、中国等风电、水电不足,需火电弥补供需缺口。但全球性的减碳政策造成传统能源供给下降,原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价格大幅上涨。

  第三,工业原材料大幅上升。中国双碳目标、能耗双控、限电限产推高上游原材料例如钢铁、有色、水泥等工业产品价格大幅上涨;

  第四、美国大规模财政刺激推高本国居民消费,拉动中国出口。2021年美国耐用品消费需求旺盛,中国商品出口高增,助涨有色金属等上游原材料价格。

  第五、疫情加剧居民避险情绪,中国消费低迷,抑制上游PPI向下游 CPI 传导。猪周期下行、猪肉价格持续下跌压低了中国CPI同比,终端消费需求疲软,核心CPI回升不及预期。

  通胀超预期下,大类资产表现如何?

  供给约束导致供需缺口扩大,原油、煤炭、钢铁、有色等大宗商品表现最好。

  债券方面,中国货币政策未受PPI同比高增影响,国债收益率总体下行。

  市场原本预期 A 股中消费板块会因需求恢复和业绩改善而有较好表现,但实际上化工、钢铁、有色等周期行业表现显著好于食品饮料、纺织服装、交通运输等消费行业。

  2022年国内通胀预期下行

  站在当前时点,综合市场观点对2022年国内通胀走势形成一致预期:CPI向上,PPI 向下;PPI向 CPI 的实际传导效果有限。

  国内CPI温和上行、核心CPI走高空间不大。对CPI的判断主要集中在对猪肉价格,从猪周期逻辑来判断,2022年猪价走势是“前低后高”,下半年猪价高位。

  受制于国内总需求走弱和地产周期下行,2022年消费品涨价空间有限,因此2022年CPI温和上行、核心 CPI 走高空间不大的判断几乎是共识。

  国内PPI将下行。国内来看,今年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呈震荡下行趋势,企业进入主动去库存阶段,上行的PPI已与经济基本面背离,预计2022年PPI呈全年持续下行趋势。

  11月19日,央行发布2021 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在通胀问题上,央行认为“通胀压力总体可控”。

  关注消费板块投资机会,警惕通胀超预期风险

  随着国内通胀压力缓解,货币政策和债券股票都将有更大空间。粤开证券认为,随着2022年PPI与CPI剪刀差缩窄,A股中消费板块或将取得更好的相对收益。2022年货币政策将迎来放松的窗口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

  另外,机构提醒需要关注,2022年通胀若是再超市场预期,可能会带来较大的政策和市场风险。

  粤开证券:需关注以下通胀超预期风险:

  一是:供给约束仍强,大宗商品价栺维持高位,可能继续挤压下游行业利润;

  二是:猪油共振,中国CPI同比上升过快,将对货币政策形成制约,债市承压;

  三是:美国持续性通胀,美联储加息步伐加快,利空美债和美股,并引发全球流动性收紧,新兴市场经济体资产价格调整。

  国泰君安:关注2022年通胀走势可能潜在的风险点:

  一是全球原油缺口能否能如期收窄。当前油价已经处于偏高位置,如果不见到供给或需求端大幅超预期,原油价格大幅回落的空间也不大,整体上对 2022 年油价走势的潜在压力还不能过度乐观。

  二是国内环保限产和能耗双控的严厉程度仍是潜在的风险点。环保限产可能是以后的常态操作,对2022年工业品价格走势不能高枕无忧。考虑到2022年财政和基建发力、社融企稳等因素,大宗商品涨价的警报并未完全解除。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