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自主进食好好的宝宝,遇见投喂的老人:父母可以做些什么

希腊移民 http://www.worldhr.net/col.jsp?id=131

养娃苦,养娃累,养娃能让人心碎!

哄娃吃饭是很多家庭的必修课,为了培养孩子自主进食,父母可谓是挖空了心思,使出了十八般武艺。

历经千辛万苦,好不容易孩子可以自主吃饭了,可老人一来,孩子吃饭的能力就立即退步了,甚至还会因为吃饭的问题引发家庭矛盾。

自主进食好好的,老人来了一朝回到解放前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段孩子戏精吃饭的视频,孩子平时和外婆吃饭的时候,外婆坐在餐桌上,孩子坐在餐椅上,不搭理,不对视,不说话,各吃各的,互不打扰,专注吃饭。

但自从爷爷奶奶从老家来了以后,孩子立马变身饭渣,孩子吃饭,爷爷一边拍照,一边和他聊天。

后来,老人嫌孩子吃得太慢了,索性自己过去喂。

爷爷喂完了奶奶继续接力,旁边爷爷还把手机的声音调到最大,奶奶再逗一逗哄一哄,孩子先前吃饭的专注力全部白搭。

隔辈亲,爷爷奶奶对孩子的爱毋庸置疑,但这多少有点溺爱的嫌疑,成为了孩子自主路上的绊脚石。而这种爱根本不是在帮助孩子,相反极可能会毁了孩子。

不同方式背后对应着不同观念

爷爷奶奶干预孩子吃饭的事情现在越来越常见,关键是他们还不觉得自己有错。

电视剧《安家》中,海清饰演的宫蓓蓓一家就因为大儿子吃饭习惯的问题引发家庭矛盾,儿子读中班却不自己吃饭,而是捧着平板看动画片,旁边的爷爷就一口口用勺子喂。

海清劝说老人不要这么做,但老人一阵言辞的回复:我不喂他不吃,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孩子怎么能饿着呢?

老公不理解她也就算了,还责怪道:本来爷爷奶奶带得挺好的,你非要插手,这下全乱了!

这对父母由于工作繁忙就把孩子交给退休的爷爷奶奶照顾,可有一天,他们发现儿子虽然五岁了,但吃饭心不在焉的,也不坐在餐椅里。

爷爷见到这一幕,轻车熟路地拿出手机放动画片,宝宝立马安静地坐在茶几旁,奶奶顺势端过碗开始喂饭。

为了孩子舒服一点,爷爷充当人型手机支架,奶奶没有坐的地方,全程弓着身子。

关于孩子吃饭的问题,也许有人会说:不必担心,孩子上幼儿园后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

但这并不适合所有的孩子,有的孩子在幼儿园可以好好吃饭,一回到家后就立马打回原形,还得靠着全家追着喂。

这主要是因为孩子在幼儿园是集体生活,他们不是因为喜欢做的,是一种与大家保持一致的从众行为,所以他们在幼儿园自主吃饭是不自愿的,被动行为。

在孩子吃饭的这件事上,父母和爷爷奶奶的出发点是一致的,都是源于对孩子的爱,只是双方的需求不同。

爷爷奶奶认为:只要孩子能吃饱,我们就高兴,给他们喂饭也是一种幸福。

父母认为:孩子将来要吃饱,而且将来不麻烦。

不能说谁对谁错,毕竟我们这一辈也有很多人是被喂饭长大的,但如果可以还是建议尽量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那么,当自主进食好好的宝宝,遇见投喂的老人,这种情况下父母可以做些什么呢?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孩子吃饭问题,还是要在老人的身上下功夫,一味要求老人不喂饭是不会有效果的,关键还是要和老人沟通合作。

如何跟老人谈合作?

首先是示好

开始谈判前,可以带老人出去逛街、散散心,或者送他们点礼物,营造轻松的氛围,为谈判做好铺垫。

其次是佛系谈判

找一个孩子不在场的时间和老人谈判,要先肯定老人带娃的贡献,再说明自己的需求讲解孩子自主进食的好处,如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锻炼孩子手眼协调能力等。

最后击破难点

孩子吃饭中能遇到的最大问题无非就是担心孩子吃不饱,这个时候可以告诉老人,孩子吃不饱,可以补充牛奶。

对于2-3岁的孩子而言,每天需要的牛奶量应该在400-600毫升,只能吃三分之一的米饭,即使与牛奶搭配食用,也不会影响营养的摄取。

培养孩子自主进食就一定要摒弃吃不饱的焦虑,参照孩子们的生长曲线,承担起作为父母的责任,保持耐心,循序渐进得要求老人帮助。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