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影视在线看最热影视 https://www.ppp.run
来源:教师之窗(ID:jszc918)
今年7月份开始,一系列教育政策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7月23日,“双减”文件落地;10月23日,全国人大表决通过《家庭教育促进法》,新法案将于明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
法案规定了:
“双减”明确入法,父母要合理安排好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避免学习负担过重,加强和学校的沟通。
细化监护人在家庭教育中的职责,校内将不断减负,校外培训机构也逐步退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会更加凸显!
家庭教育缺位监护人将受训诫,为人父母是有“有效期”的,在有效的时间内,一定要给孩子最用心的陪伴。
教育孩子就是父母最重要的事业,将孩子培养成人格健全的人才就是父母最大的责任。
《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施行也意味着,家庭教育从此“有法可依”;双减实施后,父母不能再当“甩手掌柜”。
父母的陪伴决定孩子的教育
作家蒋勋有一次给名企的员工讲课。
其中,有一个8年都没有休过假的老员工提问:“我女儿5岁了,您认为她应该去学小提琴还是钢琴?”
他建议道:“你可不可以不要关心学小提琴还是钢琴,赶紧回家抱抱你的女儿。”
为什么《变形计》中很多物质丰富的家庭孩子会叛逆?
因为孩子的教育永远是陪伴和感情大于物质,比起花钱培养孩子,花时间培养孩子才是更重要的。
所以即便再忙,也要留时间给孩子,父母高质量的陪伴才是孩子最需要的教育。
父母的行为决定孩子的习惯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孩子的习惯不是天生的,也不是父母靠大道理教育出来的,而是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被父母的行为影响出来的。
爱打麻将的父母培养不出爱看书的孩子,房间凌乱的家庭培养不出爱干净的孩子。
孩子习惯的好坏,与父母的关系真的非常大。
父母的言传身教永远大于老师45分钟的课堂教育,更大于口头上的说教,因此,想要让孩子有良好的习惯,父母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
父母的规矩决定孩子的底线
《家庭教育》中曾说:“有规矩的自由叫活泼,没有规矩的自由叫放肆。”
父母应该给予孩子自由,但这个自由不是无限制、无规则、无节制的,更不是纵容和无作为。
在自由和宽容之前,一定要有一条清晰的界限,有些事情可以容忍,但有些界限坚决不能跨越。
家庭没有规矩,孩子就没有原则,就没有底线,一味纵容、包庇、溺爱,最终的结果必定会是你替他买单。
爱孩子是前提,但是很多时候,父母必须成为一个命令者和惩罚者,以帮助孩子确立界限。
父母的信任决定孩子的能力
很多家长习惯包办孩子的一切,除了不放心孩子,便是不相信孩子自己能解决。
没有信任的爱,是一剂毒药。
因为缺乏信任,所以父母总是过分担心、事事包办、提醒,孩子成长的潜力、探索欲被压抑。
事实上,很多父母是低估了孩子的能力,同时高估了孩子对自己的依赖,其实给孩子一个机会,孩子会给我们很多惊喜。
毕淑敏曾说:“孩子的生命,自有他该有的轨迹,该承受的,该经历的,他都应该有完整的体验。”
信任孩子,学会放手,孩子才能拥有独立行走的能力。
父母的婚姻决定孩子的幸福
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曾说过:“你能送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就是良好的婚姻关系。”
孩子其实很敏感,他们会非常关注父母之间的情感互动,并以此来作为判断家庭环境是否安全的依据。
可以说,父母越恩爱,家庭越和睦,孩子就越有安全感。
父母相爱,更是孩子拥有幸福力的前提。
只有在相爱的家庭环境中,孩子才能感受到幸福,才会明白幸福的意义,才会拥有爱人和被爱的能力。
父母的脾气决定孩子的性格
看过一个视频:
嗯哼在吃水果,霍思燕提醒他要小心,不要掉地上。
话音刚落,嗯哼就把水果掉地上,两人呆呆的对视着,然后一起笑了起来。
有网友表示:如果是我,我肯定已经在吼了:不说让你小心吗?怎么还掉地上了!
嗯哼的高情商,好性格的背后,离不开父母的好脾气,正如嗯哼说的那样,妈妈从来都没跟我发过脾气。
只有父母脾气好的家庭,才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出更温和、更冷静、更有自信,抗挫折能力也更强的孩子。
家校的合作决定教育的质量
法案中也强调,要畅通学校家庭沟通渠道,推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
家校合作,一直都是教育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构建好这个环节,孩子的教育才能实现效果最大化。
相反,假如家校是对立的,家长是不配合的,甚至是敌视老师的,那么只会造成双输的局面,这种局面下受害的最终还是孩子。
在孩子的成长中,老师、家长一定要密切联系,建立良好的学习共同体,形成教育上的合力,才能更好的助力孩子的学习。
写在最后:
教育部曾发文提醒家长:
“双减更加考验父母的担当。优秀的父母不在于学历的高低、文化的多少,而在于是否有责任意识。
陪伴是责任,养育是责任,以身作则是责任。履行父母的责任,就是对孩子的人生负责。”
家庭是孩子最初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份教育伴随人的一生,对孩子的性格、脾气、秉性影响至深。
如今家庭教育正式入法,更进一步体现了父母在孩子教育中的责任和地位。
点个【在看】,做负责任的父母,成就孩子的美好人生!
点击关注「教师E家」阅读更多好文
—END—
来源:教师之窗(ID:jszc918),作者:蜉蝣。教师和家长都在关注的公众号!省心省力轻松教育孩子!转载授权请联系微信:Swaaaan。
分享文章,点亮在看
做负责任的父母
成就孩子的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