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报道记者赵建东】美国《国家利益》(NationalInterest)杂志11月26日发表中国驻美大使秦刚及俄罗斯驻美大使安东诺夫的联合署名文章,共同反对美国12月即将召开的所谓“民主峰会”。文章称,这是冷战思维的明显产物,将挑起意识形态对抗和世界分裂,制造新的“分隔线”,与当今世界的发展背道而驰。中国和俄罗斯坚决反对这一举动。
文章说,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和自由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观。民主不是某个国家或某个组织的特权,而是全体人民的普遍权利。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没有一种模式可以适用所有国家。一个国家的道路是否行得通,取决于它是否符合本国国情,是否顺应时代潮流,是否能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进步及改善人民生活。归根结底,它有赖于人民的支持,并将通过它对人类进步的贡献来证明。因此,民主的基本标准应该是人民,即人民是否有治理国家的权利,人民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他们是否有成就感和幸福感。如果人民只是在投票时才被唤醒,结束后又被送回“休眠”,如果人民在竞选活动中听到冠冕堂皇的口号,但在选举后却没有发言权,如果人民在游说拉票时被拉拢,但之后又被冷落,这就不是真正的民主。
中俄驻美大使还呼吁其他国家“应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而不是傲慢地批评他人”。文章写道:“俄罗斯和中国的民主不需要担心。某些外国政府最好想想他们自己,想想他们自家发生的事情。当他们国内的各种集会被橡皮子弹和催泪瓦斯驱散时,这是自由吗?这看起来不太像自由。”
文章最后,中俄驻美大使共同呼吁各国停止利用“价值观外交”挑起分裂和对抗,在国际关系中坚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推动不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历史文化及发展水平的国家和谐共处。
美国将于12月举行所谓“民主峰会”,并于当地时间23日晚发布了所谓“受邀参与者名单”,“台湾”赫然在列。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25日与匈牙利外长西雅尔多举行视频会晤。他在发言时就美国近期策划举办所谓“民主峰会”表明严正立场。王毅表示,民主不能被“政治化”。以民主的名义,干涉别国内政,侵犯别国主权,服务自身的政治目的,这种做法更令人不齿,必须加以摒弃和反对。美方声称不支持“台独”,却又堂而皇之为“台独”势力提供国际舞台,只能证明自身的言而无信。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不是美国手中可以利用的棋子。民主是各国追求的共同价值,不是美国任意操弄的政治工具。
延伸阅读:
中俄防长对话专家:1个细节透露中俄未来军事合作重点
普京做了一个重要决定,与中国有关,当然,更与中俄关系有关。
那就是明年春节期间,来北京看冬奥。
考虑到当下的世界疫情形势,这显然是一个特殊的安排,但更见证了现在中俄关系的特殊性。
确实特殊,非常特殊。
中俄不是盟友,也早已不是同志加兄弟,但在当前激烈的国际斗争中,中俄在很多问题上立场一致,保持着非常密切的合作。
11月23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赵立坚有段话就内涵很丰富,他说,共襄盛事是中俄之间多年形成的良好传统。2014年,中国最高领导人应邀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这次他也邀请好朋友普京总统来华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普京总统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1,共襄盛举,是中俄的良好传统。
2014年,我领导人应邀去了索契。其实还有更早,2008年普京也来北京看了奥运。
2,所以,这一次,他也邀请了“好朋友普京”。
请注意,好朋友。
好朋友,可不是一般的称呼。
3,普京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请注意,愉快地。
又要来北京了,普京很高兴。
赵立坚还说了另外一段话:
双方正在就普京总统来华的具体事宜保持密切沟通,相信两国元首的冬奥之约,将再次诠释中俄亲望亲好、邻望邻好的伙伴关系,相信两国运动健儿能再创佳绩,为向世界呈现一场“简约、安全、精彩”的体育盛事,做出应有的贡献。
冬奥之约,既是体育盛事,其实也是中俄外交的神来一笔。
“点穴式外交”——中国最高领导人一次只出访一个国家的短平快旋风式外交,第一次,就是2014年2月去索契看冬奥。这也让世界见识了中国外交风格的变化和领导人的风采。
现在,好朋友普京又要来北京了,中断两年的中俄面对面外交,终于又开始了。
外交无小事,在这个节骨眼上,传递的信息也是意味深长的:
第一,如果没弄错的话,普京也是北京冬奥会,第一个明确出席的外国领导人,凸显了中俄不是盟友胜似盟友的关系。
名分不是最重要的,实际行动更说明一切。中俄关系风风雨雨那么多年,但现在正渐入佳境。从某种程度上,这还真得感谢美国,这是美国战略挤压的必然结果。
第二,中俄合作,无疑又将跃上一个新台阶。
毫无疑问,这是在特殊时期,一个特殊重要人物,相当特殊的一次访问,肯定将推动中俄关系更上一层楼。事实上,这两年虽然有疫情阻隔,中俄关系还在不断密切,去年中俄东段天然气管道开通;今年,一系列军事演习和联合巡逻,都是一个信号。
第三,更是对西方某些势力的一记响亮耳光。
我们也不用回避,对于北京冬奥,一些西方势力各种诋毁攻击,险恶用心不用多说。普京这时很愉快地来北京,用俄罗斯媒体的话说,“也是给那些呼吁所谓抵制北京冬奥会,利用奥林匹克运动搞卑劣政治把戏的西方政客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就在前几天,普京在俄外交部部务会扩大会议上表示,俄中两国关系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堪称21世纪国家间关系的典范。俄方清楚西方试图挑拨俄中关系,但两国将无视西方挑拨,继续扩大双方政治、经济等领域互动,并在国际舞台上积极协调立场。
请注意。
1,21世纪国家关系的典范,这应该也是国与国关系的最高评价了。
2,俄罗斯很清楚,西方总是在试图挑拨俄中关系,这些道道,普京都看在眼里。
3,怎么办?普京的答案,继续扩大互动合作,很多国际大事协调立场。
作为一个风向性动作,普京愉快地接受邀请,来北京看冬奥。
普京就是普京,果然不一般。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欧亚大陆也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不由让人想起了“世界岛”的概念。
这个概念的创始人,是英国战略学家麦金德。他提出,欧亚大陆以及与之相连的非洲,实际是一个“世界岛”,当“世界岛”被铁路网覆盖时,一个强大的大陆国家,将主宰这块广袤的土地。
有人总结说,麦金德的思想其实可归纳为三句名言:“第一句,谁统治了东欧,谁就统治了大陆腹地;第二句,谁统治了大陆腹地,谁就统治了世界岛;第三句,谁统治了世界岛,谁就统治了世界。”
麦金德的观点,难以脱离那个时代的局限性,未必只是一个强国,统治世界更是西方霸权思维。但高铁的出现,确实正让欧亚大陆联系得更紧密,“世界岛”比以往更像一个岛,并对世界地缘政治产生深远影响。
别忘了,普京前几年来中国还特意坐过高铁,当时很感慨地说了一句,坐火车总有一种浪漫的感觉。
对中俄来说,现在正是黄金合作时期。边界问题解决了,理想信念差不多,领导人脾气也对路(这点很重要),还有西方的各种挤压,尤其最近在乌克兰、白俄罗斯问题上对俄罗斯的各种指责,合作自然顺理成章。
所以,我们看到,过去几年,中国领导人见面次数最多的国际政要,就是普京;普京访问次数最多的邻国,就是中国。
现在,被疫情中断的面对面外交,又要恢复了。
普京,北京欢迎你。
成都落户政策2021最新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