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约 5200 字
阅 读 需 要 13 min
“若干年之后,提起郝蕾,你希望大家怎么评价?”
“一个值得尊重的女艺术家。”这是郝蕾在十年前接受易立竞采访时的回答。
十年后,郝蕾在综艺节目《导演请指教》中献上一轮又一轮的辛辣点评。如果有人问:她为什么这么敢说?又为什么敢这么说?翻一翻郝蕾的演艺履历,就能找到答案。
郝蕾点评新人导演作品。来源/《导演请指教》截图
“我以后一定要进到这里去”
1978年,郝蕾出生在吉林通化,或许是东北女孩儿自带的属性,郝蕾从小就很有主意。在薄薄的液晶电视尚未普及的年代,许多孩子都会好奇电视机大大的肚子里到底装了什么,甚至幻想是不是有小小的人在里面实时上演着好戏。郝蕾的想法还要大胆一些,很小的时候,她就指着电视机告诉奶奶:“我以后一定要进到这里去。”
郝蕾总给人一种劲劲儿的、不服输的印象,除了血液里流淌着的东北人的豪情和大气,也离不开成长环境的塑造。郝蕾的父亲有着多年的军旅生活,后来又做了警察,在教育女儿方面多了几分规则性的严厉。作为独生女的郝蕾曾说:“我基本是处在一个被像男孩儿一样抚养长大的状态。”在她的成长经历里,母亲会给予她鼓励,而父亲则是适时敲打,两种异曲同工的支持,让她成为一个更加独立的人。
中学时,郝蕾是学校的文艺骨干,加上本身姣好的面容,儿时的那句无忌童言似乎变得触手可及,她甚至跟同学们开玩笑说,趁有机会要赶紧找她签名。事实证明,这并不是一句大夸海口的玩笑话。
长春电影制片厂标志。来源/网络
15岁时,郝蕾考入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算是开始踏上演艺行业的路。很多人都以为郝蕾的第一部作品是在大学期间参演的《十七岁不哭》,实则不然,早在16岁,她就出演了同为青少年题材的《青苹果红苹果》,扮演的是一个叫作葛聪思的中学生。
尽管这部片子在她的演艺履历中有些被忽视,但对郝蕾来说,正是这一经历让她坚定了演戏的决心。二十多年后,郝蕾在《十三邀》接受许知远采访中,半带沉思半带笑地回忆起了自己的演戏初体验。
《青苹果红苹果》剧组原本邀请郝蕾担纲女主,但后来却以无演艺经验为由被换下,只出演了单集剧情。在剧组深感挫败的她甚至坐上三轮车来到海边,对着自己刨的坑儿哭,哭完还仪式性地把眼泪埋起来,最后暗下决心:“有一天,我一定会成为一个特别厉害的演员。”
郝蕾回忆初次拍摄经历。来源/《十三邀》截图
1996年,郝蕾顺利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和聂远同班。
2020年上戏表演系96级学子重聚,左一聂远,左三郝蕾。来源/聂远微博
这一年,陈坤、黄晓明、何琳、祖峰、颜丹晨、郭晓冬等人考入北京电影学院,组成了著名的北电96级明星班。与此同时,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迎来了章子怡、曾黎、胡静、秦海璐、梅婷等一批新生,这让同班的刘烨、秦昊等人在后来总是免不了被问“谁是班花”。
毋庸置疑,那是一个中国演艺事业蓬勃发展的年代,是一个实力演员如雨后春笋般冒尖的年代,而郝蕾又凭什么能“进到这里去”?
“我必须找到属于自己的表达”
1999年,由廖一梅编剧、孟京辉导演的话剧《恋爱的犀牛》开演,挣下“年轻一代的爱情圣经”这般声名。当时还是上戏学生的郝蕾走进剧院,看了这版由郭涛和吴越演绎的《恋爱的犀牛》,在剧院后台,她和廖一梅初次相遇,廖一梅发现,她“那个劲儿特别像‘明明’(话剧女主角),是控制不了身体里的能量、欲望、荷尔蒙,所有一切对世界的企图都要从身体里喷出来的感觉”。
这部话剧,郝蕾连看了四场。
这时的她,已经因为和李晨搭档主演校园青春剧《十七岁不哭》而受到关注。
伶俐的“杨宇凌”。来源/电视剧《十七岁不哭》片段
剧中,郝蕾饰演的“杨宇凌”豪爽率直,与李晨饰演的“简宁”之间朦胧的情愫既青涩又真实,没有老师的介入,也没有家长的干涉,呈现的只是青春的纠结和抉择。
所谓的校园情愫,大概就是这样。来源/电视剧《十七岁不哭》截图
尽管郝蕾是以大学生的年龄饰演高中生,但凭着自身的灵气和相似的个性,她将“杨宇凌”刻画得鲜活生动。第18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的评选中,《十七岁不哭》拿下了少儿电视连续剧一等奖。
从上戏毕业时,郝蕾是同学中唯一一个被分配到中国国家话剧院的人。2001年,郝蕾迎来了首部主演电影《初恋的故事》,导演是林清介,摄影则是前一年刚获得金鸡奖的吕乐。
郝蕾饰演的新月和吴奇隆饰演的余波。来源/《初恋的故事》截图
影片中,和郝蕾搭档的是苏有朋和吴奇隆,这也是自小虎队解散后,乖乖虎与霹雳虎首度合作电影。同一时期,苏有朋主演的《情深深雨濛濛》已经开播,吴奇隆还在同年出演自己的古装武侠剧《萧十一郎》。能和这两人合作,说明了郝蕾在演艺圈中已经颇受认可。
之后,郝蕾又与释小龙、何中华、吕丽萍等人合作,在《少年黄飞鸿》中饰演“十三姨”一角。
郝蕾饰演的“十三姨”。来源/电视剧《少年黄飞鸿》截图
不过,真正让她事业更进一步的还要数《少年天子》中的精彩演出。
当“雍正帝”还没有在《甄嬛传》《步步惊心》《宫》等电视剧中分身乏术时,情感题材清宫剧中,最忙的皇帝可能是“顺治帝”。在不尽相同的剧情故事里,他对“董鄂妃”的痴情始终如一,而《少年天子》中,郝蕾饰演的则是不被爱的废后博尔济吉特氏。
郝蕾饰演的废后博尔济吉特氏。来源/《少年天子》片段
剧中,作为孝庄侄女的皇后原是由多尔衮选定,但顺治出于反叛心理,对这位皇后颇为不满。后来,皇后被贬为静妃,在与顺治、孝庄以及其他妃嫔的复杂关系中,在家族与自我、爱慕与仇恨的拉扯中,她逐渐变得疯魔。那个尚无“疯癫人设”之说的年代里,郝蕾用精湛的演技塑造了一个封建制度和宫廷规约下“疯得有迹可循”的女性角色,她是可恨的,更是可怜的。
尤其是当静妃与已经剃度的顺治见最后一面时,从惊诧无措到痛苦崩溃,情绪的过渡被郝蕾演绎得十分精妙,即便是看似意外跳脱的台词,也被她说得自然合理。
静妃与顺治的最后一面。来源/《少年天子》截图
对于霍思燕饰演的乌云珠(董鄂妃)、杨蓉饰演的佟腊月(佟妃)、崔波饰演的瑾贵人,顺治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喜爱,而在现实中,恰恰是饰演静妃的郝蕾与男主产生了一段广为人知的感情。
影视剧中的顺治与博尔济吉特氏。来源/《少年天子》截图
2003年,郝蕾从四年前的观众变为舞台上的“明明”。尽管廖一梅早就识出了藏在郝蕾身体里的“明明”,导演孟京辉却觉得她与前版“明明”还有差距。
被“马路”绑架的“明明”。来源/《恋爱的犀牛》截图
倔强的郝蕾认为,“美有很多种,我必须找到属于自己的表达”。于是,一袭红裙的她,用一支口红,在段奕宏的胸腹上画下了中国实验话剧的一座高峰。
“郝蕾是用灵魂演戏的人。”孟京辉如是说。
“演员最重要的工作还是表演”
在郝蕾的演艺生涯中,存在这样一种“合理悖论”:一个并未正式公开出现在大众面前的角色,是她最为人所知的代表角色。
起初,郝蕾拒绝出演“余虹”,但导演娄烨坚持要等她。原因正在于,郝蕾是几百个演员里唯一拒绝这个角色的人,而且拒绝的理由是害怕失去爱情。娄烨觉得,这是片中人能说出来的话,所以一定要让郝蕾演。后来,电影没有公开上映,而外界再谈论起郝蕾时,似乎都会将影片中大胆出位的表演与她个人的情感经历贴上因果标签。
2012年,娄烨复出拍摄本土电影,主演毫无疑问是郝蕾。在这之前,郝蕾与郭富城搭档出演了清代晋商题材的《白银帝国》。期间,郝蕾的个人生活却尤为坎坷,经历了一段失败的婚姻,又因冲动的网络攻讦遭遇名声滑坡。
郝蕾饰演的“吴春兰”。来源/电影《第四张画》截图
值得欣慰的是,郝蕾凭借电影《第四张画》中的母亲“吴春兰”一角,拿下2010年金马奖最佳女配。举行颁奖典礼那天,她仍在话剧《柔软》的舞台上演出,孟京辉表示可以为她调整演出时间,但她拒绝了,理由是“演员最重要的工作还是表演”。
没能去现场领奖,对郝蕾来说还是有一点遗憾,她想,如果去了,她一定会在感言中谢谢娄烨把她带入电影世界。郝蕾与娄烨再度合作的电影是改编自网络热帖的《浮城谜事》,她饰演的是一个被丈夫(秦昊饰)背叛、被插足者(齐溪饰)利用打击其他插足者的倒霉原配。
遭遇背叛的绝望眼神。来源/电影《浮城谜事》截图
影片中,郝蕾饰演的“陆洁”因一场巧妙安排而“意外”发现丈夫不忠,从望向窗外到回过头来,在娄烨电影善用的面部特写中,霎时间的情绪凝滞和涌动相继出现在她毫无妆容修饰的脸上。虽然故事本身看似有些俗套,但一众实力演员加上娄烨标志性的摇晃镜头,使得整部片子更趋悬疑迷离。
“陆洁”注视丈夫“乔永照”。来源/《浮城谜事》截图
之后,郝蕾继续借助不同角色磨炼演技,比如在许鞍华执导的《黄金时代》中扮演作家“丁玲”,编剧李樯认为,“郝蕾是我们通向丁玲的唯一途径”。
郝蕾饰演的“丁玲”。来源/电影《黄金时代》片段
在陈可辛执导的《亲爱的》中,郝蕾是坚持寻子的“鲁晓娟”,编剧史航曾说,“郝蕾在《亲爱的》里面就是教科书式的表演,没台词时表演更耀眼”。
寻子的“鲁晓娟”。来源/电影《亲爱的》片段
“我的演技是谁也拿不走的”
从低谷走出来后,郝蕾一边演戏,一边尝试更多突破。演员身份之外,郝蕾同摄影师畏冰合作,以光头素面的形象完成创作,最后在北京798映画廊举办“如是”摄影展。
“如是”系列作品之一。来源/《数码影像时代》
“人应当更积极地把握当下之心,不执着于过去或是将来,不执着于相或是非相,心自由了,身体才能随之解脱。”摄影展的序言也道出郝蕾彼时的心境。
在网络微电影崛起的时代,郝蕾从镜头前走到镜头后,执导了《城市映像》系列微电影中的成都篇《火锅》。
不过,在主业之外的跨界尝试中,郝蕾跨得最轻松的恐怕要数“歌手”这个角色,尽管她后来在综艺节目中只谦虚地称“还是能唱一点歌的”。当然,这也得益于她那“老天爷赏饭吃”的好嗓音。
郝蕾当年还在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时,长影配音厂就看中她的音质,开出了以正式编制调用的条件,只是当时的她一心想考入专业艺术院校,所以拒绝了。
后来郝蕾来到北京,在配音公司一边工作一边备考。起初,公司只是让她跑腿做杂活,但郝蕾不甘于此,她主动向经理争取,情急之下还喊道:“我要做演员而不是勤杂工!”随后,郝蕾如愿在一部译制片中扮配主角,这次配音也让她逐渐得到认可。
郝蕾演唱“明明”人物曲《氧气》。来源/话剧《恋爱的犀牛》片段
郝蕾一直很喜欢自己的声音,在演艺行业打拼多年,她也多次为自己参演的作品献唱。2003年版《恋爱的犀牛》中,郝蕾现场演唱两首插曲,空灵的唱腔完全可以媲美专业歌手。
2007年,郝蕾推出个人首支单曲,她用慵懒中带着忧思的嗓音重新诠释了经典歌曲《再回首》。
郝蕾说:“我愿用我独特的声音去表达我的感觉和思想,让我的表演更丰富,更多元化一些。”未来如果能再听到郝蕾的作品,很可能是翻唱自陈淑桦的歌,专辑名就是《我想我是陈淑桦》。
郝蕾向许知远提起自己的翻唱想法。来源/《十三邀》截图
近年,郝蕾再次引起大众关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在演技类综艺节目中的犀利点评。在二十几年的演艺经历中,郝蕾身上有争议、有质疑,但撕掉那些紧贴着她的标签,会发现她的演技在岁月的推移中有增无减,而这正是作为演员的立身之本。
郝蕾在综艺中担任表演指导。来源/《我就是演员》截图
正如她自己所说:“作为一个女演员,我已经胖成这样了,我还是非常自信地坐在这里,因为我的演技是谁也拿不走的。”
参考文献:
梁景华:《点燃角色中最灵光的纸捻儿》,张恩喜主编《天南地北通化人(续编)》,通化:通化日报社,2008年。
易立竞:《郝蕾 我不耻笑自己的选择》,《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第13期,第78-81页。
王晶、刘娇艳、畏冰:《不拘形迹 独善其身 专访微电影导演郝蕾》,《数码影像时代》2012年第9期,第94-101页。
俞露儿:《郝蕾和属于她的表达:一个能保护角色的好演员》,《文汇报》2017年12月13日,第11版。
安小庆:《“无论郝蕾变得有多胖,我依旧那么爱她”》,每日人物主编:《坚持你所坚持的 相信你所相信的》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年。
妍如玉、达生:《郝蕾:生人勿近》,《电影》2020年第9期,第27-41+26页。
END
作者丨南麓
编辑 | 詹茜卉
校对 | 苗祎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