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夜场招聘 松江好玩的KTV 松江KTV招聘 http://www.godyule.com
这篇文的名字叫《“躺平”可耻,哪来的正义感?》,来自南方日报,后又被新华网转发。通篇都在谴责现在年轻人的“躺平”说,认为躺平就是一种丧文化,年轻人没有了昔日的朝气,变成了一堆丧尸。作者认为,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奋斗和自信全然不见,完全没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是幸福的人生。虽然来自外部的压力不容忽视,但与其嗟叹抱怨,不如奋起直追,有志青年大都会正视压力,用奋斗闯出自己的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困难和挑战,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动不动就被小困难打败,时不时受“丧文化”所左右,显然不是一个当代青年应有的气质。如果一遇到压力就喊“内卷”,一遇到挫折就想“躺平”,我们又怎能改变人生呢?无论任何时候,无论发展到什么阶段,奋斗始终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在压力面前选择“躺平”不仅不正义,还是可耻的,这样的“毒鸡汤”没有任何价值。相信大多数年轻人还是能对此保持清醒认识,一哂之后仍然砥砺前行、勇于逐梦。
单就这两段,看得我脑壳子都疼。奋斗的人生就是幸福的人生?这到底是哪里来的悖论。一个人幸福与否,是一个很主观的判断,谁稀罕别人来帮自己定义幸福的人生。
奋斗就能闯出自己的路?是不是成功人士的自传看得太多,才发出这样的呼唤?于千万人中脱颖而出,最核心的秘诀是什么?是特么运气好。但凡奋斗者都能闯出一片天,芸芸众生都是斗战神佛了。这种自来水一样的鸡汤,能不能不要再给年轻人灌了?
这个作者应该没打过游戏吧。我记得有网友说,一个5级的角色,打1级的怪,叫安逸;一个5级的角色,打5级的怪,叫努力;一个5级的角色,打10级的怪,叫奋斗;一个5级的角色,打99级的怪,叫脑子有问题。
最后他说,认命最重要,非得觊觎自己能力以外的东西,才是丧。
这是事实。
上层建筑的高度,决定了一个人出生的高度,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从出生到步入社会,享受到的资源,就已经决定了未来生活水平的高低。一旦涉及到晋升、通过资本市场获取收益,就会发现成功率实在渺茫,表面上门是虚掩着的,事实上,先上车的人已经将门焊成了铸铁大门。
说难听点儿,活成一个普通人,都得倾尽所有。
如果再涉及到买房、结婚,就要奋三世之余烈,掏空直系家属的腰包。仅凭个人能力,奋斗到死,都未必付得起房子的首付。
当房价超过三四万,再怎么涨跟普通人就没什么关系了,反正也买不起。而潜在失业的压力、流动的压力,将来孩子教育医疗的压力,这一切都使得年轻人觉得连自己都很难照顾,而且疲于奔命。他们还怎么去抚育下一代?
我和叨叨两个人都是结婚生子的中年妇女,有时候会在群里劝诫那些没有结婚的女孩们,一定要想好,一定要想好,一定要想好再生育。最起码,老公不能是个甩手掌柜,有老人能搭把手,不仅如此,经济上得富裕,因为教育成本实在太高。如果是贫苦之家,孩子也可以长大,但是,大概率,孩子的未来,会面临更加残酷的社会淘汰制。
老爱看到我俩在群里叨叨叨,就会教训我们两个,现在结婚率,生育率降低,就是因为有我们这样的人,在一路叫丧。年轻人都还没结婚,就被我们丧退了回去。
对于老爱说的,我想了又想,努力地一想再想。还是决定实话实说。现在的社会就是如此啊,孩子还未落地,白花花的银子已经满天飞,更别说生出来后,一路艰辛的养育。不是富裕的家庭,没有帮衬的人,为什么一定要生养?
我已经听厌了那些,先生下来再说,车到山前必有路,这种废话。没人会代替你去经历和承担养育一个孩子时所遇到的所有的挫折。孩子生病时,孩子教育出现差错时,孩子不听话时,孩子叛逆时等等等,没人会替你承担。
面对这样的社会压力,非得让年轻人强撑着去奋斗,谁给他们试错的机会?
胡萝卜挂在驴眼前,它会为此努力奋斗,但是把胡萝卜拿到百米开外,驴看都不看,更不要说奋斗了。
“躺平”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呢?用我自己的理解,就是低欲望,低姿态。
这篇文是反驳另一篇文写的,那篇《躺平即正义》,大体描述了作者两年多来,没有稳定的工作,通过极低的生活消费跟有一搭没一搭的打零工,维持一种自由的生活状态。
躺平热潮,由此而来。
如果有年轻人躺家里,每天走出房间暴打父母,抢他们的养老金,这种不在躺平范围之内,这就是啃老族,无耻且卑鄙。
可那篇文中所提到的躺平,是反消费主义和内卷主义,我没觉得哪里不对啊。只要是自食其力,保持一定的自律,躺平就是年轻人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而已,无可指摘。
先解释一下内卷,我只按照我自己的理解解释哈,百度上的解释我也看不太明白。我认为的内卷,一小撮人受益,让一大批人遭受损失,扎堆投资,却没有带来该有的利益增长,导致的内卷化。内卷指的是一种资本现象,最近发现内卷这个词快被用烂了,啥都是内卷,以为那是卷饼菜吗?
当然,绝大部分年轻人不敢,也不会轻易过着躺平的生活。上有老下有小,谁敢躺?与无望的奋斗无关,关乎家庭的责任。所以,年轻人嘴里的躺平,也许只是一种释放的自嘲,为了生活在努力,还不兴人家自我调侃一下吗?这也被人拿来说事儿,就有一点不地道了。
我弟就属于躺平生活者,35岁,不结婚不生子,从事建筑设计行业,不坐班,接散活,毫无事业心。对消费基本属于零欲望,衣食住行,干净整洁就行,没必要追求过分的奢靡。偶尔旅游,大多数时间蹲在自己租的房子里打游戏,也会跟朋友出去聚一聚。
父母愁,姐姐们愁,亲戚们愁,我却羡慕得不得了。私下一直都很支持他,并且告诉他,把养老钱准备好,自己的人生,你自己觉得舒适就好,他人的期许,关你屁事。
我妈后来知道了,骂我不是好东西,我弟弟现在这样,全是我挑唆的。
我弟弟窃窃笑,我也只能低着头挨训。
但,我还是羡慕并且支持他这样做。
他自食其力,自己负责自己的人生,只不过没有按照他人以为的那样生活罢了,这也能被认为是错吗?
一而再,再而三让年轻人奋斗,整个社会机制不改变,奋斗的结果,只能是炮灰。
这篇高论的作者,是南方日报的大编辑,王庆峰。他老人家生活无忧,所以自以为,现在的年轻人都是蜜罐里泡大,惯出来的臭毛病。王大编导这两年的风格,转换得很快。
殊不知,这位大编辑早在2019年,发表了一篇《工作群也该减减负了》,文章中,还在批判企业的加班文化,更深入地探讨了我国对劳动者保护力度做的不足,并且呼吁对劳动者进行减负。
我猜想,可能那几年为了升职加薪,熬夜写稿,对身体透支得厉害,所以才会抒发那样的感想。这几年嘛,职也升了,薪也加了。对年轻人的鞭策就开始了,饱汉不知饿汉的饥啊。
个人努力在群体性竞争中,得不到该有的回报,还宣扬他们一味地奋斗,才是可耻。
躺平不是指啃老,更不是指不劳而获,他们只是选择了一种更舒适的生活方式而已,怎么这么看不惯年轻人舒适呢?量力而行总比不自量力强。
最后,麻烦各位媒体,有时间谴责年轻人躺平时,找一找他们为什么躺平;为什么房价居高不下;为什么教育成本如此之高;为什么财富分配如此不均;社会的分配机制公平吗?等等等等等等........
一大堆民生民计的问题,媒体不去挖掘,不去报道,搁这儿谴责年轻人躺平,他们让你养活了?